按照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创建入围县(市、区)人民政府,以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提高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在破解农村人才培养瓶颈方面积极探索,取得经验后示范推广。
富阳这项工作成为“国字号”,还参加全国交流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
《第五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
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入围名单》
共有59个县(市、区)入围
第五批示范县创建名单
浙江有4个县市区
富阳是其中一个
↓↓↓5月13日至19日,富阳作为第五批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建设单位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培训交流活动。
一、基本情况
1.职业教育基本情况。目前,现有中职学校三所,分别是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区职业教育中心、区技工学校。通过多年创建,拥有省级骨干专业3个(电子技术应用、生物技术制药、汽车运用与维修)、省级新兴专业1个(物联网)、省级特色专业1个(园林技术)、省级实训基地3个(服装与工艺、机电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省级开放实训中心2个(旅游服务与管理、机电技术一体化)、产学研联合体2个(物联网技术、机电技术)、德育工作实验基地1个、学生创业教育基地2个和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1个,建有中式烹调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1个,项目数量列杭州地区前列。
2.成人(社区)教育基本情况。目前全区设有社区学院1所,区域性成校(社区教育中心)5所、乡镇街道成校(社区教育学校)19所,农民学校1所,市民学校303所,基本构建了以社区学院为龙头、乡镇(街道)成校为骨干、市民学校为基础的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三级培训网络。
二、特色创新
1“职成教一体”办学模式
2014年,富阳区政府整合富阳电大、富阳社区学院、富阳区职工培训中心、富阳市农民学校等职成教办学资源,逐步构建起“中高职衔接、职成教一体、政企校协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富阳学院(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主导构建的职成教一体化办学体系初步成型,已得到富阳区政府高度认可和社会媒体的关注,《浙江教育报》在2016年6月13日对相关办学情况做了整版的报道。
2“教学车间”“企业学区”“锐蓝领”人才培养模式
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以“首岗胜任、多岗适应、终身发展”的“锐蓝领”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引,依托职教集团、产学研联合体、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平台,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以“匠心工作坊”为平台,建成创新工作室、“曼京科技”工作室等基地,推动师生创新创业,目前已累计获得国家专利40项,发明专利3项。“十三五”期间杭州市将借鉴“企业学区”做法,以创建“教学实训车间”的形式向全市推广。
3辐射全国的中职学生“第一技能”理念
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针对目前各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一技能”理念并付诸实践。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职业》杂志社、《人民网》、《新华网》等众多媒体持续关注“第一技能”开展情况,纷纷予以高度评价。2014年11月,“第一技能”还在浙江省德育工作年会上作为先进德育理念进行了交流和推广。2014年9月被确立为浙江省中职德育创新学校。
4打造“田间课堂”,服务“三农”发展
富阳区农民学校围绕农民大学生学历教育、面向全市广大农村开设“农民讲堂”,开展“送技能、送培训、送文化”培训活动、开展并指导管理各个乡镇开展农民职能技能培训、服务政府专项培训等四个中心工作,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民讲堂培训项目被农民朋友誉为“乡村学府”、“田间课堂”,受到参训农民的广泛好评。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作考核连续三年获浙江省优秀奖。
5丰富的成教教育学习品牌资源
1.成功打造全国省市级优秀品牌。坚持办好终身学习周活动。自2006年开始,富阳区就一直坚持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系列活动,2015年起,富阳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从城区向农村延伸,分别在新登镇、场口镇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展示活动深受百姓欢迎,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富阳区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被教育部评为优秀组织奖。
2.涌现出全国学习之星。全区已涌现了1713户学习型家庭,68个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其中获杭州市示范学习共同体8个),26个学习型社区和10个学习型企业。2015年,有两名农民大学生被评为杭州市“百姓学习之星”,吉庆农庄总经理倪庆凤还被评为2015年全国“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这也是浙江唯一获此殊荣的全国十佳百姓学习之星。
3.完善的社会培训网络。成功打造浙江省中小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打造创新创业培训基地。与富阳团市委合作,组织农村青年创业培训;与富阳市人社局合作,组织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培训;与富阳市委组织部合作,开展农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创业培训。学院也被评为浙江省创新服务先进单位。
入围有什么好处?
1⃣️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三农干部的培养力度,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快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打造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2⃣️引导、支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兴业,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支撑辐射能力,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拓展发展空间,形成城乡共同发展新格局。
可能你还关心这些
⊙ 让党徽闪光,助力乡村教育——区教研中心党支部开展名师送教活动